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李安江 郭晋嘉 杜远
“我的孩子已被埋了10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
5月12日,我们作为中新社报道灾情的第一梯队在行至绵竹汉旺镇时,第一时间目击到东方汽轮机厂中学垮塌校舍的惨状。“救救我!” 垮塌的房屋中,不时透出被埋学生凄惨的呼救声。天一直飘着小雨,焦急的家长无助地围在废墟前,哭成一片。
前来采访的我们,面对那一张张泪脸,面对他们哀求的目光,一时不知所措。采访还是救人?这个新闻课堂上的道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来得如此突然。我们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此时任何的采访行为都和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救人,十万火急”,但在坍塌的钢筋水泥面前,我们也束手无策。
“快点救人,快把这里的情况报告出去”,有人向我们喊着,我们一路狂奔,终于走到了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立即用已经拨得发烫手机发出了求救信息。
一夜折腾,已近黎明,我们这时却找不到返回的路,盲目前行中又遇一灾民安置点,我们正准备下车采访,一对焦急的夫妇直扑过来,“救救我们的孩子,求求你们”,急切的话语近乎哀求。窝在妈妈怀中的小孩满脸是血、双眼微闭,只能喃喃发出不明呓语。情况紧急刻不容缓,顾不得采访任务,我们又即刻开车送他们前往绵竹市区寻找医院。
副驾驶座的记者不停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坐在后座的女记者一只手紧握男孩母亲发抖的手,一只手轻抚男孩的额头:“坚持住,会好的。”三公里路程,我们知道,这是在和死神赛跑。
已经停电的绵竹市内一片漆黑,我们将男孩送到当地一个医疗点门前,司机打开汽车大灯照亮进入医疗点的道路。此时,我们突然发现,刚才忙着救人,把我们的一个同事丢在了路上。
经过近一小时寻找,终于在绵竹市人民医院门口一条躺满伤者的街道上看到了同事熟悉的身影,此时的他,已将相机和笔记本放在一旁,正和几名护士将一名满身是血的重伤者抬上救护车。
那一夜,我们没有感到孤单,我们搭车的的士司机,就是来自绵竹的前往灾区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这一夜,我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
(中新社成都2008年5月18日电)
俄对外情报局局长:俄罗斯不希望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中新网2月2日电 据俄新社当地时间2月2日报道,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表示,俄罗斯不希望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纳雷什金指出,西方正扩大对乌提供进攻性武器的数量和范围,“他们仍然梦想着俄罗斯战略失败,所以赌注正在加大。”纳雷什金认为,这体现了美国及盟友不顾乌克兰人性命执意与俄对抗的决心。北约的活动是对欧洲和其他地区稳定与安全的主要威胁。
他表示,大多数乌克兰人是渴望和平生活的普通人,但他们已成为“北约政策的牺牲品”。
据统计,自2022年2月俄罗斯在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大约272亿美元军事援助。2023年1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提供31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而德国在美国等盟国压力下也宣布将提供“豹2”主战坦克。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